四年制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系统掌握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掌握生物医学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能从事医学领域中医学电子技术、医学仪器、医学信号处理等方面的开发、研究、应用及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 1.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生物医学工程事业,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勤奋工作的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2.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正确的价值观、伦理观、较强的法律意识。 3.具有正确的职业态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品行端正。 4.具备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 (二)知识目标 1.较系统地掌握生物医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动态。 2.掌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的基本知识。 3.掌握电路分析、模电、数电和信号与系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4.掌握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及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5.掌握单片机及接口技术、计算机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 6.熟悉医疗仪器的基本原理、熟悉医疗器械质量体系要求,了解医学仪器管理的基本知识。 7.熟悉其他生物医学工程相关理论知识。 (三)技能目标 1.具有模电、数电的设计电路的初步能力。 2.具有对各种信号进行分析加工处理的能力。 3.具有熟练的编程能力,能够利用单片机及接口技术、可编程器件等应用开发技术开发医疗电子产品。 4.具有熟练使用和维护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和调试设备排除故障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6.熟悉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7.达到国家《大学英语》教学规定的“较高要求”,具有阅读本专业英文科技文献资料的基本能力;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 8.身心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质测试标准。 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 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但累计修业时间不超过6年。 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生物医学传感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医学数字图像处理、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现代医学仪器原理等。 五、实践教学 结合专业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各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大实验、见习课程的学时比例,强化实践技能培训和实践能力培养;在模电、数电、信号处理等课程后面,增设模电、数电、信号处理等课程设计,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后面设现代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在专业实习中,强调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增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安排一段时间的企业实训。 六、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课程模块 通过课程设计、电子竞赛及企业实训,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使学生软、硬件设计能力达到较高水平要求,并积极参加电子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加速由学生向员工的身份转变,增强同学的就业能力和信心;养成良好的表达、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掌握快速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笔试、面试技巧,并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七、课外培养计划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通过专题讲座、学术报告、技能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以及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突出本专业特色(具体按照《成都医学院创新奖励学分实施细则》执行)。 八、学业考核、毕业与学位授予 1.严格进行学业考核,实行学分制记分。 2.修满教学计划规定最低学分要求,完成毕业设计并符合要求,并达到学校规定的其它毕业条件者,准予毕业。 3.达到《成都医学院学士学位授予细则》规定的标准,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4.未修满规定学分者以及有其它不符合毕业的条件者,按学位及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和《学生手册》有关规定办理。 九、教学计划 1.教学周计划表 2.课程设置与学时、学分分配 本专业学分要求为175学分。其中必修课为123学分(含通识教育课43学分,专业基础课39学分,专业课41学分。选修课29学分(含通识教育选修课9学分、专业选修课20学分);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课程6学分;毕业实习24周(12学分),毕业论文(设计)(5学分)。 表1: 课程结构与学分分配总表 表2:专业限选课一览表 表3: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课程一览表 表4:4年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进程表
|